俄罗斯为何这么关注阿富汗?苏联的“帝国坟墓”,一直影响到今天
在1979年12月27日发起行动的时候,尽管没人对这场入侵的结果有任何怀疑,但苏军依然全力以赴,拿出了“狮子搏兔”的态势,试图在迅猛而突然地袭击中,占领整个阿富汗,扶持一个亲苏政府,控制阿富汗这个战略要地。除了出动“阿尔法”特种部队进攻总统府,杀死时任阿富汗总统阿明全家外,苏军还出动了最为精锐的机械化部队。

入侵行动十分顺利,没有任何悬念,本就没多少抵抗意志的阿富汗军队,早已被苏联军事顾问们以各种各样的名义解除了战斗力,大炮和坦克等重武器以维护保养的名义,拆掉了关键零部件。苏军仅在阿富汗总统府遇到了抵抗,但在航空兵的支援下,依然获得了战斗的胜利。

苏军在入侵行动中出动的机械化部队,相当于当时最精锐的驻德西部集群,行动是如此顺利,以致于莫斯科以为自己扮演的“解放者”角色会受到阿富汗老百姓的夹道欢迎,很快就将这些精锐部队撤走,换上了战斗力偏低的二线部队。

但事实证明,跟当年的英国人一样,苏联人在阿富汗同样遭遇到了“入侵但无法有效占领”的困境。美国、巴基斯坦等国支持的反苏游击队实力强大,持续攻击苏军脆弱的补给线,阿富汗是个内陆国家,没有铁路,侵阿苏军的绝大部分补给需要依靠有限的几条战略公路,围绕这些战略公路,血腥的消耗战不断发生。

在整个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总计死亡15051人,致残53753人伤残,417人失踪,而阿富汗人则死亡了超过200万人,其中不少人是死于苏军使用的化学武器,在阿富汗,苏军在行动的时候并不介意什么误伤和附带平民损失,很多行动更是带有报复性意味,试图震慑阿富汗老百姓不要支持游击队。

但事实证明,阿富汗同样是苏联的“帝国坟墓”,在80年代苏联整体大衰退的情况下,阿富汗成为主要的出血口之一。苏联在阿富汗耗资超过200亿美元,仅各类飞机就损失超过400架,要知道,反苏游击队也就是在末期才获得了一些美国援助的“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其此前拥有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很容易被干扰,根本不像北越那样,拥有包括萨姆-2导弹和米格-21战斗机那样完善的防空网。

苏军撤出阿富汗后,依然向其扶持的阿富汗政府提供大量援助,包括资金、武器、弹药、零配件、车辆和油料等等,即便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持续向其提供援助,直到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纳吉布拉被残杀。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恶劣影响持续至今,直到美国入侵阿富汗后才有所缓解,这也是现在俄罗斯政府在阿富汗问题上格外关注的主要原因。
[俄罗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