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库尔干人”25履带式装甲平台-2
总体布置
以“库尔干人”25装甲平台为基础的B-11战车在阿拉比诺的首次演示,让媒体代表深感吃惊。习惯了俄罗斯国产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小巧外形的人,对“库尔干人”的外形尺寸感到不可思议。“库尔干人”25是用于30吨以下的履带式装甲车辆,新车族中已有的车辆可替换新编摩托化步兵部队中现役的BMP-1、BMP-2步兵战车和MT-LB用途履带式装甲车。
“库尔干人”25以模块化原则设计而成,以满足技术任务书中提出的要求。这种模块化设计能够简化和加快战车的生产与维修。在平台研制过程中,对开始在技术任务书中提出的车辆结构进行了多项更改,其中包括车辆的总体布置。
平台的总体布置按步兵战车的传统方案进行设计,但同时也考虑到世界装甲装备最近的发展趋势。像BMP–1和BMP–2步兵战车一样,“库尔干人”25的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的前部。传动装置直接布置在首装甲部件之后,而动力装置位于传动装置之后(目前只能是猜测)。开始时,在B-11步兵战车的一辆试验样车上,发动机纵向布置在车辆右侧。在发动机左侧为较窄的布置有驾驶员工作位置并配备3具观察仪的驾驶室,这与苏联早期研制的首批步兵战车相同。驾驶员位置设有专用舱门,其装甲舱盖向右后方滑动打开。在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方案中,其他乘员——车长和炮长(各有专用舱门)——的工作位置直接布置在发动机后面。在车长和炮长身后,车顶安装武器系统,车体内设置有载员舱。在俄罗斯一档电视节目资料片中展示的以“库尔干人”25为基础的步兵战车就是这样一种总体布置。
而参加红场阅兵式的B-11步兵战车和B-11装甲输送车的总体布置则稍有不同。驾驶员位置布置在车辆纵轴上,在动力传动舱之后。在驾驶员舱盖前方安装有3具观察仪。其中中间的观察仪可能承担夜视仪的职能。驾驶员利用2个踏板(加油和制动)和带有自动变速箱控制杆、功能按钮和信息显示器的驾驶盘来操纵车辆。驾驶员装甲舱盖向左后方滑动打开。驾驶员工作位置的左侧布置有进气隔栅,进入的空气用于冷却发动机、润滑油和传动系冷却系统散热器。
车长工作位置布置在车辆右侧,驾驶员的右边。车长位置配备多功能显示器、全套武器系统控制台以及通信与信息交换系统、导航系统操控设备。在车长舱盖前方设有1具棱镜观察仪。装甲舱盖向前向上打开并可固定在垂直位置。
在这种新改进的B-11步兵战车和B-11装甲输送车上,炮长工作位置的布置尚处于保密状态。而不管是那种布置,有人舱室都以装甲隔板与动力传动舱分隔开。与一些网络声称的俄罗斯国产最新型装甲装备车内十分狭小的论调相反,B-11步兵战车乘员能够在不开舱门及不下车的情况下互换位置。其他国家的同类车型中只有德国的“美洲狮”步兵战车能够做到这一点。
除已有的观察仪外,所有乘员以及载员舱内的载员都配备有多功能显示器。这些显示器能够显示来自周视观察系统摄像机的图像,包括布置在车体周边的8个高分辨率低平电视摄像机的图像。

因此,在“库尔干人”25基础上制造的批量生产型B-11步兵战车和B-11装甲输送车,其动力传动舱布置在装甲车体的前部,驾驶舱以及车长和炮长工作位置布置在车体中部,在其后面直至车尾为载员舱。载员舱可轻松布置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在载员舱上方的车体顶部,安装有装备全套武器系统的无人炮塔(战斗模块)。车体尾部设有坡道板式舱门,可确保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分2列纵队下车,从而将下车时间缩短至3秒钟。为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离车(由于某种原因坡道板式舱门无法打开时),在坡道板式舱门上还设有一扇右开单扇舱门。在该单扇舱门上设有一可关闭射孔,以供搭载士兵使用单兵武器朝后部半圆方向进行射击。此外,在该单扇舱门上还装有折叠式卫生设备,即厕所。
在B-11步兵战车或B-11装甲输送车的载员舱内还有足够的空间供搭载士兵放置个人物品。这种足够宽裕的个人物品存放空间在俄罗斯,甚至在世界其他国家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的研制实践中都不曾有过。搭载士兵分两列背靠装甲车体纵向而座。
在车体顶部尾装甲板的位置设有长方形舱门,其装甲舱盖朝车前方向向上打开,并在垂直位置上固定。该舱门可用于在无敌火力的情况下进行观察,无需下车在行进间可使用反坦克火箭筒和便携式防空导弹进行射击。
有人舱室内与空气滤清设备–过滤通风装置集成的空调系统,可确保乘员和载员在长时间逗留车内的情况下具有极高的工作效率。在装甲车体外四周均设有安装辅助防护模块的固定点。根据车辆的作用和所承担任务的不同,借助于这些辅助防护模块,车辆可以具有不同的防护等级。
[俄罗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